小兒出汗的辨識與家庭護理

本文已影響2.6W人 

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手段。當環境氣溫高於體溫時,出汗就成爲人體主要的散熱反應。在炎熱的夏天,身體就是通過出汗來調節體內的溫度,以保持正常體溫。嬰幼兒處於生長髮育的快速時期,身體新陳代謝非常旺盛,同時嬰幼兒皮膚中的微血管分佈廣泛,興奮或受刺激時容易出汗。

小兒出汗的辨識與家庭護理

如寶寶玩耍時運動量大,或餵奶過急、過快,受驚嚇,剛入睡時等都容易出汗,且年齡越小,這種現象越明顯。隨着小兒的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完善,這種出汗現象就會逐漸消失。

中醫認爲汗是由皮膚排出的一種津液。汗液能潤澤皮膚,調和營衛。小兒由於生機旺盛、清陽發越,在日常生活中,比成人更容易出汗。《幼科發揮》記載:“小兒純陽之體,頭者諸陽之會,心屬火,頭汗者,炎上之象也。”因此,多數家長會發現寶寶有頭部出汗多的現象。

很多孩子愛出汗,如何確認是正常的生理性多汗還是病理性的出汗?

寶寶多汗大多屬正常現象,醫學上稱爲生理性多汗。如天氣炎熱而致小兒多汗;衣被過暖、餵奶過急、跑跳等劇烈運動後出汗多;或剛入睡時,寶寶頭頸部出汗,熟睡後出汗減少等,如寶寶一般情況很好,沒有其他症狀,爲生理性多汗,不屬病態。

寶寶頭部愛出汗,一般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得到改善,不需特殊治療。《幼科發揮》記載: “汗者心之液也。……故頭汗者,乃清陽發越之象,不必治也。”但是大量出汗會影響體內電解質的平衡,因此,對於生理性多汗的孩子,需注意多飲水,及時補充足夠水分。

病理性出汗有自汗、盜汗之分。睡中出汗,醒時汗止者,稱盜汗;若不分睡眠與否,無故汗出者,稱自汗。盜汗多屬陰虛,自汗多爲陽虛。病理性出汗常見疾病有結核病、佝僂病、低血糖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感染性疾病等。病理性出汗一般有發病史,並伴有其他症狀,如小兒結核病往往有結核接觸史,家中老人、父母或保姆患有結核病,同時伴發熱、 咳嗽、全身乏力、消瘦等症狀。

活動性佝僂病有戶外活動少,不曬太陽,未能及時添加維生素D劑、鈣劑的病史,常伴有夜間哭鬧,後腦勺枕部出現脫髮圈(枕禿)、方顱、前囟門大且閉合晚、出牙遲等;低血糖有進食少的病史,多爲空腹時出冷汗,面色蒼白,四肢發冷等;感染性疾病會有發熱、精神差、食慾差等相關症狀。病理性出汗,每種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,還有多種其他疾病表現,父母需注意觀察,必要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,做進一步相關檢查。

家庭自我護理

(1)寶寶汗多,先應明確原因

如果寶寶是生理性多汗的話,家長不必過分憂慮,只要除去外界導致寶寶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。如衣被不要過暖,天氣炎熱需經常開窗通風,多進行戶外活動,增強體質。

如嬰幼兒有活動性佝僂病而多汗,應去醫院就診,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劑、鈣劑,注意多曬太陽等。如患兒進食差,空腹時突然出現出大汗,無發熱,面色蒼白,精神萎靡,四肢發冷,應考慮低血糖的可能,可在家先喂糖水,再立即去醫院,進一步檢查。

(2)多汗寶寶,需注意補充水分

寶寶多汗,尤其是在夏天,應注意補充水分,最好喂淡鹽水。出汗除了失去水分外,同時失去一定量的鈉、氯、鉀等電解質。給寶寶喂淡鹽水可以補充水分及鈉、氯等鹽分,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,避免脫水而導致虛脫。此外,寶寶出汗後,要及時將汗擦乾,並換掉溼衣服,以免着涼生病。

(3)出汗原因多種,要區別進行調理

氣虛多汗:常表現爲多汗,活動後尤其明顯,乏力,平時反覆患感冒等,可用玉屏風顆粒沖服。

陰虛多汗:以盜汗爲主,夜間多汗,消瘦、手足心熱、口渴便祕等,可用生脈飲口服。

相關內容

熱門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