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嘴部挑針法圖解

本文已影響1.93W人 

在《黃帝內經.素問.生氣通天論篇》雲:“風客淫氣,精乃亡,邪傷肝也,因而飽食,靜脈橫解,腸癖爲痔” 就記錄了針挑法治療痔瘡的實例。針挑法治痔瘡是用針在人體的腧穴敏感點、反應點或者一定部位挑刺,使皮膚微微出血同時挑出、挑斷皮內纖維狀物資,即病根所在、淤塞經絡、氣血不通、導致痔瘡叢生。

痔瘡嘴部挑針法圖解

針挑治療法又稱挑筋法、截根法(容易引起誤會,應稱爲挑病筋法、截病根法),是在人體一定穴位或部位,用針具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,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。 針挑療法源於古老的砭石、砭鍼,是鍼灸中一種特殊針法,由我國傳統中醫九刺中的“絡刺”發展而來,歷史悠久,療效顯著,從古至今多以祖傳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間,無人整理髮揚,故歷代鍼灸書中無記載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,郭右陶排除外界干擾,不怕被同行諷笑,把民間挑、刮、放血等治療痧脹的方法加以總結,寫成了《痧脹玉衡》。清代著名醫學家陳修園在治療痧脹急症中也介紹使用針挑法、針刺法。清同治四年(1865年),吳尚先因爲見到民間很多治療方法效果甚佳,也排除一切困難,對民間各種外治療法進行收集和整理,寫成了《理瀹駢文》一書,介紹了不少民間挑治法。  挑治療法的重點是在人體的腧穴、敏感點或一定區域內用針挑破皮膚,挑斷皮內絲狀纖維。這是通過疏通皮膚經絡,使臟腑得到調理的一種治療方法,有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、解除瘀滯等作用。挑治過程中基本無痛覺);而健康人則沒有,一挑即出血,且如針扎般疼痛。

相關內容

熱門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