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帶孩子要不要給錢 老人帶孩子給錢傷感情嗎

本文已影響1.44W人 

孩子出生後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是沒有時間去管孩子的,除非像《我的前半生》的羅子君一樣成爲一個家庭主婦,不過沒時間帶孩子就面臨着孩子怎麼辦的問題,畢竟孩子是身上掉下來的肉,給保姆帶萬一被虐待傷害孩子得不償失,不過讓老人帶孩子好不好呢,老人帶孩子應該給錢嗎,本站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。

老人帶孩子給錢利弊分析

老人帶孩子要不要給錢 老人帶孩子給錢傷感情嗎

這是對父母勞動的尊重

@王平昌:老人的付出應該得到回報。大多數父母都年過半百,無論是退休的還是打工的,他都辛勞工作,苦心爲家,如今又爲了讓兒女們放心工作,幫着帶孫輩,作爲子女應該主動給予一些幫帶費,畢竟小孩的衣食住行花費不是小數目,這也是孝敬父母的方式。

@郭漢傑:付幫帶費是對父母勞動的尊重和補償。老人照看孫子孫女不僅付出精力,經濟上也會付出許多。不論從精神或經濟角度,兒女應該按月給老人 一部分幫帶費,另外,幫帶費這個詞用於家人之間太市場化,最好以補貼老人和孩子買營養品的名義。錢可以不計較多少,但能體現出兒女對老人的尊重和對孩子的 關愛。

@鍾倩:給父母幫帶費是時代的進步。這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常態,是迴應老齡化社會的新訴求與新期待。父母幫着看孩子,年輕人應該給予幫帶費,這不 僅是尊重父母的勞動價值,避免看孩子增加父母的生活負擔,更多的是一種全新的價值觀與生活觀。這不是明碼標價的交易,而是一種情感互動或者說社會互動。

@邱家晗:給幫帶費也合理、合法。當父母的退休後,本應好好休息、放鬆一下,安度晚年。但兒女把孫輩送來讓父母帶,這“活”不輕快,而且責任重 大,不但要照顧孫輩的吃喝,而且對孫輩還要進行早教,要保證孫輩的安全。他們要付出辛勤的勞動,這既是體力勞動,也是腦力勞動,理應得到相應報酬。

與親人談錢傷感情

@任善昆:給幫帶費不符合中國傳統。在咱們國家,有些家庭生活方式已約定俗成。比如父母帶孫子,絕大多數人都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事。反倒是那些不願帶孫子的,被人們不理解。如果看孫子還要收幫帶費,同齡人會說你不講親情。

@田華:老人幫着帶孩子,也是一種感情的需要和寄託,如果兩位老人整天大眼瞪小眼地呆着,沒事可做,反而會讓他們閒出病來。當然,幫不幫忙帶孩 子,還得尊重老人的意願,比如,有的老人熱衷於參加社區的活動,無暇幫着帶孩子,也沒有必要指責他們,每一位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只要他們開心就好。

@王錦南:談錢傷感情,如果子女非要給父母幫帶費,很有可能讓父母心裏不舒服。筆者以爲,子女要認識到父母幫自己帶孩子不是義務,而是幫自己減 輕負擔。所以,對父母幫帶孫輩要有感恩之舉,比如說,經常給父母買點禮物;多在家陪陪父母等等。我相信,若能有這樣的感恩之舉,必會讓父母覺得自己幫帶孫 輩的付出是值得的。

@徐可順:給幫帶費不但沖淡了家族的親情,還容易讓年輕人形成父母幫看孫輩是理所當然的想法,覺得反正老人是願意的,俺也給你錢結清了,“兩不找、兩不該”就行了。總之,在中國,幫帶費國人難以接受,也很難形成市場,其實心存感激比什麼都強。

如何給老人錢不傷感情

老人帶孩子要不要給錢 老人帶孩子給錢傷感情嗎 第2張

1、主動給,多少是心意

小時候,父母給我們花錢,現在我們孝順他們主動給錢主要是心意,量力而行就好,沒必要那麼計較。有時候一句“媽,辛苦了”會更讓老人心裏暖暖。而且這不正是身體力行給自己孩子做好榜樣嘛~

2、換着花樣送禮物

不少老人心疼子女,不僅幫忙帶孩子,日常還會經常貼補一些,逢年過節也拒收子女給的孝順錢。若是老人堅決不要,大家不妨換種方式,改給他們買衣服、鞋子、首飾等,節日裏或是他們缺用時都可以買,總之可以換着花樣送。

3、雙發協商好“工資”

請保姆帶孩子還要花錢呢,何況老人又不是爲了錢財帶孩子。若是老人主動提出,或是沒有固定經濟來源或爲帶孩子提前退休,建議大家每月給老人開工資,商量好該給多少、怎麼給。

老人帶孩子幾個誤區

老人帶孩子要不要給錢 老人帶孩子給錢傷感情嗎 第3張

誤區1:多給寶寶吃穀物類糧食,比吃蛋白質食物好。

專家觀點:寶寶最好六個月以後逐漸添加穀物,因爲寶寶胃腸道中的澱粉酶含量很少,消化功能很弱,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麼強,如果過早過多添加穀物類,容易導致消化不良。

誤區2:給寶寶喂米湯比母乳更有營養。

專家觀點:小兒餵養最核心的一個觀念就是母乳餵養,如果母乳條件好、奶水足,就要保證母乳餵養,米湯可以作爲補充,但不能給寶寶喝得太多。因爲米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,一般100毫升米湯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,如果用米湯代替奶來餵養寶寶,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。

誤區3:要早點給寶寶添加輔食。有的老年人認爲寶寶兩到三個月就可加輔食,這樣長得更快。

專家觀點:添加輔食,是幫助嬰兒進行食物品種轉移的過程,使以乳類爲主食的乳兒,逐漸過渡到以穀類爲主食的幼兒。但不能操之過急,要循序漸進,按照月齡大小和實際需要來添加。2—3個月可以添加魚肝油,5—6個月可添加蛋黃、米湯、菜汁等。7—9個月可添加魚泥、米糊、果泥、碎肉末、大豆製品等。10—12個月可添加稠粥、米飯、麪條、水果、蔬菜等。添加輔食一定要注意:1、由少量到多量,2、由單一到多種,3、由粗到細,4、由軟到硬。

誤區4:多給寶寶喂菜水比白水好。

專家觀點:大多老年人認爲菜水比白水好,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後,再把菜水讓寶寶喝下去。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, 應該讓寶寶多喝白開水,有利於排泄代謝產物,減輕寶寶的腎臟負擔。

誤區5:寶寶不長牙就不能吃飯。

專家觀點:這種觀點是錯誤的,一般來說,嬰兒在6個月大時就已經開始長牙,但有些寶寶長牙可能會早些或晚些,無論長牙早或者晚,5—6個月就應該添加輔食了,可以吃一些蛋黃、米糊等食物,這樣會更利於寶寶成長髮育。

誤區6:寶寶吃大人的飯沒事。

專家觀點:這種觀點也是完全錯誤的。因爲成人的口味較重,菜裏面放得鹽較多,如果讓小寶寶經常吃成人飯菜,攝入鹽量過大,會影響腎臟功能,不利於寶寶生長髮育,建議老年人一定要改掉這個習慣。

誤區7:給寶寶喝甜味的飲料對身體好。

專家觀點: 寶寶應該少喝飲料,喝過多的飲料容易影響寶寶的食慾,還會降低消化功能,從而造成腹瀉、腹脹、腹部不適,所以吃新鮮水果要比喝甜飲料好。

誤區8:讓寶寶不停地吃東西,長得胖胖的,這樣才健康。

專家觀點:很多老年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點,那就是“吃飽了總比餓着強。”現在生活條件好了,其實寶寶的營養攝入很容易過量,造成很多肥胖兒,如果讓寶寶不停地吃東西,容易加重寶寶的胃腸負擔,會經常出現不消化、積食的現象,孩子三天兩頭腹瀉、發燒,其實就是吃得太多了,我們不主張餓着,但應該適量。

誤區9:要把孩子包得嚴嚴實實,這樣不容易感冒。

專家觀點:給孩子穿衣服要講究季節性,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的,包得太嚴實反倒容易感冒。在此提醒老年人,給孩子穿衣服,一定要科學合理,根據環境溫度,天氣冷就多穿點,天氣熱就少穿點。

誤區10:寶寶一哭就是餓了,就該餵奶了。

專家觀點: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別的原因。如果是配方奶餵養,主張“定時餵養”。

誤區11:寶寶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慾。

專家觀點:寶寶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異的,在任何年齡階段都存在,媽媽不要以寶寶食量大小來衡量寶寶是否吃得好,有些寶寶雖然胃口小,但生長髮育指標正常,寶寶就是健康的。

誤區12:既然寶寶不愛吃飯,就讓寶寶多吃零食。

專家觀點:導致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有很多,父母應該與醫生好好溝通,儘可能尋找原因,而不要強迫吃飯,或者追着吃飯,更不要給寶寶多吃一些零食,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會抑制食慾,導致寶寶更加厭食和餵養困難,不利於寶寶健康成長。

老人帶孩子注意事項

老人帶孩子要不要給錢 老人帶孩子給錢傷感情嗎 第4張

1、不要因爲怕危險就不讓孩子爬來爬去,把孩子限制在牀上或小車裏,只要注意保護就不會出事。

2、不要老抱着孩子,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,多做戶外活動,每天至少1小時。

3、不要包辦代替,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動手。

4、如果兩代人觀念上發生衝突,要多進行溝通,不要各自固執己見。老人可以多閱讀一些現代育兒書刊,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,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。

5、平時多溝通,多交流育兒經驗,也能彌補“隔代教育”的不足。

6、不要因爲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。

7、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,長輩不要越俎代庖,儘量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。

8、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。

9、孩子口味應該比較清淡,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飯,讓孩子吃得過鹹。

10、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,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。

11、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,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,撒潑打滾的壞毛病。

相關內容

熱門精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