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要克服自我中心傾向

本文已影響9.19K人 

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傾向於自我中心。這種傾向的特徵是,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監護人從自己的角度,以自己的經驗認識和解決問題,不能意識到別人,特別是孩子對同一個問題的態度和看法,自己的認識和方法似乎是最正確的。這種趨勢在思想方法上是主觀主義,忽略了客觀實際。長期以來以這種傾向教育孩子,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。

家長要克服自我中心傾向

爲什麼父母有自我中心的傾向?

對於少數家長來說,自我中心傾向是其個性特徵的反映。也就是說,這部分家長從小就對待各種事物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定勢,認識、解決問題一直不太考慮他人的態度和方法。對待孩子時,這種勢頭不僅反映出來,還加強了。有些家長,頭腦封建家長制造餘毒嚴重,父子綱的思想還很奇怪,在他們看來,家長和孩子,家長是絕對的權威。

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,自我中心傾向來自於認識原因和情感原因。

在認識上,認爲孩子是我的,如何教育、培養當然是我計算的,對孩子的學習、生活中的具體事情,我的想法、我的方法是最好的,別人(包括孩子)不能發表意見。另一方面,孩子太小,我是大人,孩子要聽大人,大人比孩子聰明,比孩子成熟,我說你聽,我訓練你是理所當然的。這樣的監護人忘記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,內因是變化的依據。內因在孩子身上,孩子的積極性不會發生變化,父母熱,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嗎?

在感情上,由於父母的愛,不能爲孩子承包一切,過度照顧,過度服務,希望俯首爲孩子的牛。這樣的情感,會大大強化認識上的自我中心傾向,導致教育的低效,甚至負效。

監護人必須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。

一、充分認識孩子是受教育的主體。

兒童的成長,內因很重要。兒童有各種各樣的需求,使兒童產生動機,行動滿足需求,產生新的需求、新的動機。兒童的需求有正確和不正確的區別,動機也有正確和不正確的區別。家長要分析孩子的需求,激發孩子的正確動機,調動孩子的積極性。如果家長全部包辦替代,就是用家長的需求替代孩子的需求,用家長的動機替代孩子的動機,孩子完全成爲客體,其主體精神受到抑制,受到抑制,有什麼好的效果呢?家長一定要記住,對於孩子來說,我是外因,我的教育行爲,目的是讓孩子積極主動,進行自我教育。如果達不到這樣的目的,“我”應該認真反思。

二、用心理換位的方法思考教育問題。

心理變化是父母作爲孩子想要做的事情。這種換位,會使家長的教育行爲減少主觀色彩。

轉行思考時,要充分體察孩子的角色地位、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孩子的個性特徵,回憶孩子的年齡經常想什麼,做什麼。改變主意,特別強調把孩子當孩子。

爲了使換位思考更加現實,建議家長閱讀《兒童心理學》和《中學生心理學》。沒有書,可以向孩子的老師或其他人請教。

三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。

教育是雙邊行爲,一邊教,一邊教,善於傾聽教育者的聲音,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傾聽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有民主意識。許多家長可以愛孩子,但不能尊重孩子,允許孩子發表不同的意見。這與封建家長制意識和統治思想有關。家長應該明白,孩子雖小,也是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。凡事聽聽孩子的想法,只有好處,沒有壞處。

孩子的心靈,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,這個世界與成年人有很大不同。在家庭中,要創造一種孩子能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。孩子的話,再幼稚,家長也要耐心傾聽。傾聽後,分析孩子的願望、要求,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的成分。對於孩子不恰當的想法,必須採取事實講道理的方法,提高孩子的認識。孩子仍然不明白的,允許孩子存疑,等待時機再進行引導。

家長克服自我中心傾向,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精神,並不意味着一切都聽孩子的,那樣將導致放任自流。家有家規,下一個題目我們將專門談談這個問題。

相關內容

熱門精選